第一章 幼兒教育心理學概述
教學目的
1、明確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含義,研究對象、任務及研究內容。
2、理解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作用與意義。
3、掌握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研究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含義、研究對象、原則。
難點: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
教學時數: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一、什么是幼兒 幼兒一般指的是3—6、7歲的兒童
二、什么是教育
廣義:教育是造就、培養人才的經驗傳遞系統。
Eg:①你父親教你怎樣做人。
②看了這場電影對你有什么意義。
狹義:指的是學校教育
△教育的本質:“3個人”
人 教育 人 成人 人
(教師) (學生) (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人; 體現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嚴的人)
(家長) (子女)
三、學校教育的分類:大學 中學 小學 幼兒園教育等等
1、幼兒教育:幼兒園教育∕非幼兒園教育
2、幼兒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兒園教育
3、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教師 主導 幼兒 反饋 教師
四、什么是心理學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規則、規律
心理學——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靈魂)+logos(科學)
1、心理學——研究人的心里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2、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人的心理現象(心理活動)
3、心理現象包括的內容
心理現象:<1>心理過程(共性)①認識過程(感、知、記、思、想)
②情感過程
③意志過程
注:注意伴隨整個心理過程
<2>個性心理(個性差異):①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
②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氣質)
4、心理學的分類(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樹)
普通心理學:感覺心理學
知覺心理學
記憶 思維 言語 情感等心理學
意志心理學
個性心理學等等
發展心理學:1、比較心理學:①動物與人比較心理學
②動物之間比較心理學
2、年齡及發展心理學:①嬰兒、幼兒(嬰幼兒)心理學
②兒童心理學
③青年心理學
④成年心理學
⑤老年心理學 等等
應用心理學:①教育心理學
②工業心理學
③醫學心理學
④護理心理學
⑤司法心理學
⑥藝術心理學
⑦體育心理學
⑧軍事,商業心理學 等等
五、什么是幼兒教育心理學
1、幼兒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幼兒教育系統中,幼兒心理發展與變化的規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規律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一門科學。
2、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①研究幼兒(3——6、7歲)心理的形成規律。
②如何應用規律。
3、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任務
①揭示幼兒教育系統中幼兒的心理形成和發展規律,從而心理科學在幼兒教育領域中得以向縱深發展。
②研究如何應用幼兒的心理規律來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兒健康成長的心理原則。
4、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即本書的知識體系)
簡單來說,本書由四部分組成:①導論
②幼兒心理形成規律與教育
③幼兒的心理健康
④幼兒教學心理與教師心理
第二節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作用與意義
一、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一)理論作用:①有助于了解、解釋幼兒心理發展的內在機制,前因后果。
②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點。
(二)實踐作用——有助于幼兒教育實踐中的有關問題的解決。Eg:梅州市機關幼兒園大班不要求寫字。
二、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樹立正確的“育人觀”)
(二)提高幼兒教育工作效率。
(三)提高教師素質。
第三節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
一、研究原則
1、客觀性原則 2、發展性原則 3、實踐性原則 4、綜合性原則
二、研究方法——觀察法(最常用)、訪談法、測量法、實驗法、問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三、常用研究方法——觀察法
(一)觀察法的含義——指應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學的觀察儀器(如監視器),有計劃、有目的地對研究對象的言語表現進行考察,從而搜集資料的一種方法。
(二)作用
1、有助于教師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和客觀地評價幼兒。
2、有助于教師確定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教學計劃。
(三)觀察的程序
1、對觀察結果的記錄、描述。 2、對觀察結果的解釋。
(四)有效觀察的條件 “外門看熱鬧,內門看門道”
1、做好觀察的前期準備工作(eg:確定目的和對象、制定計、準備工具等)
2、做好觀察記錄(eg:描述性的文子、數字、等級記錄、視聽設備等)
3、消除觀察誤差
(五)幾種常見的觀察方法
1、軼事記錄——eg:幼兒玩玩具——是單獨玩/合群玩——(可反映出)性格(孤僻還是開朗、合群)
2、時間取樣 eg:每隔幾分鐘進行對同一個幼兒的觀察。
3、事件取樣
本章作業:
1、教育的含義? 2、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含義?
3、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4、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任務有哪些?
5、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有什么作用? 6、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有什么意義?
7、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有哪些?
8、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學后記:
本章知識內容比較抽象,知識點較多,要想讓學生短時間內牢固把握好,必須舉實例加以分析說明,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上課的課堂氛圍及作業反饋情況來看,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較好。
第二章 幼兒心理發展
教學目的
1 引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
2 掌握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及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
3 明確教育對幼兒心理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
難點: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
教學時數: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含義。
2、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3、幼兒教育心理學常見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二)新課內容
第一節 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
一、心理發展的含義(理解)
廣義上——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一生的心理特征。
狹義上——從出生到心理成熟階段的心里演變與擴展。
二、心理發展的特點
心理活動 簡單、具體→復雜、概括
(發展過程) 無意→有意
籠統→分化
零亂→形成體系
三、心理發展的性質
1、連續性與階段性 eg: 2-3歲兒童的思維是在動作中進行。
2、定向性與順序性 eg;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
3、不平衡性 有人大器晚成、有人智力超前
4、差異性 eg;雙胞胎(性格、氣質不同,一個內向、一個外向)
四、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與階段劃分
(一)年齡特征: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與年齡有關,但又不是完全由年齡決定;不是一個年齡一個樣,一些特征可能只持續1年,有些可能持續4、5年。
(二)年齡特征的階段劃分(美國 ·精神分析理論家和精神分析醫生:艾里克森Erikson、E、H、)于1950年提出了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
1、信任對懷疑(0—1歲)
2、自主對羞怯、疑慮(1—3歲)
3、主動對內疚(3—6歲)
4、勤奮對自卑(6—12歲)
5、自我認同對角色混亂(12—18歲)
6、親密感對孤獨感(18—25歲)
7、生成感對停滯感(25—50歲)
8、完善感對絕望感(50歲以后)
△ 1、信任對懷疑(0—1歲) eg:小孩不讓陌生人抱。
2、自主對羞怯、疑慮(1—3歲)eg:學會走路了。
3、主動與內疚(3—6歲) eg:什么事都想自己來做,但又怕做不好,這時會產生內疚。(三)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的穩定性與可變性——受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影響。
第二節 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
一 、幼兒的言語發展
(一)詞匯(幼兒的詞匯通常都是身邊接觸的詞。Eg、爸爸的爸爸叫爺爺)
(二)語法、口語表達能力 由簡單→復雜的復合句子都能表達;eg:因為。。。所以。。。;如果。。。那么。。。
二、幼兒的認知發展
(一)感知覺與觀察:顏色
空間
時間(感知)
觀察:受干擾、才能持久
(二)記憶(概念、特點)
記憶———過去經驗在頭腦中的保持和重現。
幼兒記憶的特點:①無意的
②形象記憶的多,抽象記憶的少
③機械記憶為主
(三)思維(概念、三種水平)
思維——是對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
△幼兒思維的三種水平:①動作思維②具體形象思維③抽象思維。
Eg:小男孩打架: 手、腳踢打→模仿超人的動作→不再用動作,而是用語言、數字(不要再惹我,否則我會使勁踢你,巴掌打你三次的哦?。?/p>
(四)幼兒的想象發展(概念、 特點)
想象——是指人腦對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幼兒想象的特點:①主題易變,不能長時間想象同一個主題。
②想象夸張、與現實混淆。
③以再生想象為主,創造想象開始發展。eg:玩過家家(你來做爸爸啊,我來做媽媽啊,我們一起來啊來玩過家家啊。。。)。
三、幼兒的情緒與情感發展
(一)情緒與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和相應的行為反應。
(二)幼兒情緒與情感特點:①豐富
②外顯:高興就笑,害怕就哭
③控制力差
四、幼兒的個性與社會發展 (客家人的個性:沒有梅縣人寫(文化之鄉)不成,沒有興寧人罵(能言善道)不成,沒有五華人打(性格硬直)不成。
(一)個性的發展
1、自我意識: 自我評價 自我情緒體驗 自我控制能力
2、性格
特點:①好奇心強 ②獨立性不斷發展 ③堅持性不斷提高
(二)社會性的發展
1、同伴交往:群體活動逐漸增多
2、社會行為: 與人合作、惹人喜歡;頑皮、反抗、不合作
3、性別 :理解和接受性別
第三節 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遺傳和生理成熟(了解概念)
㈠遺傳是心理發展的物質前提。
㈡遺傳素質的個別差異為兒童的個別差異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㈢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心理發展。
二、環境(了解概念)
(一)環境使遺傳所提供的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Eg:印度、狼孩的故事
(二)環境制約個體心理發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一)環境影響著遺傳物質的變化和生理成熟。
(二)遺傳素質及生理發展制約著環境對個體心理的影響。
第四節 教育與幼兒心理發展
一、教育的主導作用(有三個方面) 見P21—P22
1、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活動。
2、教育是——根據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的活動。
3、教育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與家庭、環境相協調的活動
二、早期教育(概念)——一般指從出生到小學前的教育。
關鍵期——是指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和教育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
三、幼兒教育的原則
(一)熱愛與尊重幼兒
(二)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三)面向全體,因人施教
(四)保教合一
(五)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
本章作業
1、心理發展的含義?
2 、心理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
3、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是怎樣的?
4、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幼兒教育的原則是什么?
6、見p24 討論題 第9條
教學后記
通過本章知識的學習,發現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雖然抽象的理論知識較多,但學生能緊跟老師的思維來參與學習、討論;從作業情況來看,學生基本上對知識點把握較好,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第三章 學習與幼兒心理發展
教學目的
1、了解學習活動的一般概述及學習的基本理論
2、掌握幼兒學習與幼兒身心發展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的基本理論
難點:學習與幼兒身心發展的關系
教學方法:討論、講授、比較
教學時數: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 幼兒心理發展有哪些特點?
2 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新課內容
第一節 學習活動的一般概述
由復習引出新課題
復習: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 遺傳(先天)
環境(后天)—學習環境 ∕社會環境
Eg:印度:狼孩的故事 結果 不會直立行走、不會說話、沒有人類的動作和情感。
Eg:環境決定論者(華生)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我可以在自己特殊天地里培養他們,可以把他們訓練成:醫生、律師、藝術家、巨商、乞丐、小偷。我不管他們的天姿、愛好、才能、種族。
導入語:
△那么,后天的環境影響著幼兒心理發展起著很大作用;那么,作為學習是后天環境中的一分子,學習與幼兒心理發展又有著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題略)
△學習是教育心理學最中心、最重要的問題。
一、學習的定義
(一)從心理學角度看
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中通過實踐訓練而由經驗引起相對持久的心理變化過程。
Eg:幼兒毫不猶豫地觸摸發熱的熨斗,“燙手”之后,就不會去摸發熱的熨斗了(掌握了這個經驗)——內部心理結構
(二)狹義的學習——學校的學科學習
其實學習的范疇很廣eg;
①你語文學的怎樣?(學科學習)
②來到職校,你要自己學會洗衣服(適應環境的學習)
③你要學會與他人溝通(適應團體生活的學習)
(三)學習的特點
1、學習是個體通過不斷的實踐而主動適應環境的活動。
2、學習的結果可以通過相應的行為變化體現出來。
3、學習是一種普通存在的現象。
二、學習的種類
(一)從學習的內容來分
1、知識的學習
2、技能的學習(認知 操作)
3、態度與社會規范的學習
(二)從學習的方式來分:1、發現學習 2、接受學習
(三)加涅根據兒童學習結果來分:(外部資料)美Gagne ·R·M “心理學家”
1、言語信息 2、智慧技能 3、認知策略 4、動作技能 5、態度
三、學習的作用(學生自己完成,然后回答)
教師的總結——為了有效地生存,并能夠與環境保持動態平衡。
四、人類學習的主要特點
(一)區別于動物來說,人類學習的主要特點有如下兩點:
1、是在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中掌握個體和社會經驗過程。
2、是以語言交際為中介掌握人類歷史經驗的過程。
3、是有目的、自覺、積極主動的過程。
(二)幼兒學習特殊性的表現
1、具有活動——游戲性
2、具有直觀——操作性
3、具有指導——模仿性
加以解釋:
1、兒童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既需要學習間接經驗,也需要獲得直接經驗。
2、兒童的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
3、兒童的學習是為參與未來的生活實踐做準備的,也是一種社會化過程。
第二節 學習的基本理論
一 、聯結學習理論
(一)經典性條件反射
前蘇聯生理學家、巴浦洛夫 刺激→反應(理論) 即S→R
(二)操作性條件反射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 R→S(理論)
△聯結學習理論觀點 主張 學習即某種刺激與某種反應之間建立聯系、聯結的過程,該過程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二、認知學習理論
(一)早期頓悟學習理論
德國、心理學家、苛勒
(二)現代的認知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皮亞杰、布魯納、奧蘇伯爾等
主要觀點:①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②學習是在已有認知發展的基礎上進行。
③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學會學習。
△認知學習理論觀點: 認為 強調學習的內部過程及認知結構的建立,強調個體的意
識。
三、社會學習理論
美國 、心理學家 、班杜拉
- 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 認為 人類的許多學習,尤其是社會行為方面的學習,不必事
事親身經歷來獲得直接經驗,可以通過觀察而獲取替代性的間接經驗。
第三節 學習與幼兒身心發展
一、學習與幼兒的生理發展
(一)依存性(美 心理學家 雙生子爬梯實驗)
(二)促進作用(理森的研究)eg;傷仲永的故事
成語“用進廢退” 意思 “用”即意味著后天的學習,學習可以促進個體的生理發展。
二、學習與幼兒的心理發展
(一)依存性(美 心理學家 加涅——積累學習觀念)
(二)促進作用 eg:“狼孩”的例子來說明
本章作業
1、幼兒的學習具有特殊性表現在哪里?
2、學習基本理的論有那些?(用列表的形式)
3、“用進廢退”含義?
4、學習的含義?、
教學后記
本章內容抽象的理論知識較多,就學生的理解能力來看,知識難度較大。作為教師要充分舉些身邊的實例來分析說明,同時運用比較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習的理論”進行比較,這樣較容易讓學生理解掌握理論的觀點。通過4節課的教學下來,在學生積極的參與下,教學效果是可以的,學生作業做得也較好。就1-3章可進行考試。
本章第二節內容附表 學習基本理論(表格)
理論
|
實驗名稱
|
國家
|
代表人物
|
理論觀點
|
聯結學習理論
|
經典性條件反射
|
前蘇聯
|
巴甫洛夫
|
學習即某種刺激與某種反應之間建立聯系、聯結的過程,該過程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
操作性條件反射
|
美國
|
斯金納
|
認知學習理論
|
早期頓悟學習理論
|
德國
|
苛勒
|
強調學習的內部過程及認知結構的建立,強調個體的意識。
|
現代認知學習理論
|
瑞士
美國
|
皮亞杰、布魯納、奧蘇伯爾
|
社會學習理論
|
|
美國
|
班杜拉
|
人類的許多學習、尤其是社會行為方面的學習,不必事事親身經歷來獲得直接經驗,可以通過觀察而獲取替代性的間接經驗。
|
第四章 幼兒游戲及其指導
教學目的
1 引導學生了解游戲的實質。
2 掌握幼兒游戲的特點、作用及種類。
3 明確如何對幼兒游戲進行有效指導。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幼兒游戲的特點、作用、種類。
難點:如何對幼兒游戲進行有效指導。
教學方法:講授、比較
教學課時:6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學習的含義?
2、幼兒學習具有特殊性表現在哪里?
(二)新課內容
第一節 游戲的實質
一、游戲的概念
游戲——是幼兒運用一定的知識和語言,借助各種物品,通過身體的運動和心智活動,反映并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活動。
二、國外關于幼兒游戲的理論(連線題出處)
1、剩余精力說——英 哲學家 斯賓塞
2、練習說或生活準備說——德 生物學家 格羅斯
3、游戲欲望說——荷蘭 生物學家 拜登代克
4、復演說——美 心理學家 霍爾
5、社會情感表現說——奧地利 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
6、認知動力說——瑞士 心理學家 皮亞杰
7、社會性活動說——前蘇聯 心理學家 維果斯基
三、中國關于幼兒游戲的理論
陶行知、陳鶴琴、朱智賢等
認為:游戲是適合幼兒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方式,也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方式。
表現在:1、游戲具有社會性,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種初級模擬形式,反映了兒童周圍
的社會生活。
2、游戲是想象與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結合,它不是社會生活的簡單翻板,而是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
3、游戲是幼兒有意識、有目的、主動參與的、且伴有愉悅體驗的活動。
第二節 幼兒游戲的特點與作用
一、幼兒游戲的特點
1、自由性(自主自愿、出于興趣和愿望)
2、趣味性(本身固有屬性、不同于勞動)
3、虛構性(虛構性=假想性,以模仿為基礎,不受條件限制)
4、社會性(人類社會生活的產物,有目的、有意識,體現社會文化差異)
5、實踐性(具體、特殊的實踐活動)
二、幼兒游戲的作用
1、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
2、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幼兒智力和言語的發展。
3、游戲促進幼兒良好的行為品質的形成。
4、促進幼兒美感和美的創造力的發展。
5、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第三節 幼兒游戲的種類
△根據游戲的教育作用和特點劃分,游戲的種類有:創造性游戲
有規則的游戲
幼兒游戲:1、創造性游戲:角色游戲 結構游戲 表演游戲(特點 作用 通過例子幫助學生理解)
2、有規則的游戲:智力游戲(提高學習興趣) 體育游戲(增進體格發展) 音樂游戲(自怡作用)
第四節 幼兒游戲的有效指導
△游戲的一般指導方法——1、準備工作 2、游戲中的觀察 3、教師介入游戲
一、方法:1、準備工作(準備時、地、材料等)
2、觀察(更好地了解幼兒的表現、需要、作出合理的指導)
3、介入游戲 平行 →合作→指導
二、各類游戲的指導
1、角色游戲的指導(概括為如下八點)
①豐富游戲的生活經驗,以擴大游戲的構思范圍,充實游戲的內容。
②為幼兒提供時間、場地和玩具。
③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題進行游戲。
④教會幼兒分配和扮演角色。
⑤根據幼兒的不同特點進行個別指導。
⑥教師可直接參加游戲,以角色身份指導游戲。
⑦使幼兒愉快得結束游戲。
⑧根據需要,教師與幼兒共同對游戲作簡要評價。
2、結構游戲的指導
A:定型材料游戲的指導:
①加深幼兒對物體和建筑物的印象。
②幫助幼兒掌握結構游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③培養幼兒有目的地獨立地進行構造,能按順序建造內容比較豐富的物體,進而把單個結構物組合成較復雜的整體。
④教幼兒愛護結構材料和構造后果,整齊地收放材料,會欣賞和評價構造物。
B:不定型材料結構游戲的指導:
①創造良好的游戲條件 ②掌握基本的玩法 ③建立必要的規則
3、表演游戲的指導(教師指導時應該注意下面4個問題)
①選擇幼兒容易理解的、又便于表演的作品。
②吸引幼兒參加表演游戲的準備工作。
③用建議和商量的口吻幫助幼兒分配角色,并尊重幼兒自己的選擇。
④在表演游戲過程中,小班幼兒不會做表演游戲,需要教師先做示范表演,然后教會幾個幼兒表演,再教會其他幼兒表演。
4、有規則游戲的指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但注意4點)
①教會幼兒正確的游戲,教師應有示范,把游戲名稱、玩法、規則、結果介紹清楚。對技能性的游戲,教師應教幼兒技能??煞纸M會或個別教學。
②在幼兒獨立開展有規則游戲時,教師應注意觀察,并幫助幼兒遵守規則。
③鼓勵幼兒積極的參加游戲,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④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施行因材施教,給予很好的提高。
本章作業
1、游戲的含義?
2、國外關于幼兒游戲的理論有哪些?(列表格)
3、幼兒游戲的特點有哪些?
4、幼兒游戲的作用有哪些?
5、根據游戲的教育作用和特點將游戲劃分為幾類?
6、游戲的一般指導方法步驟是什么?
附表 國外幼兒游戲的基本理論
國家
|
學派
|
人名
|
主要理論
|
英國
|
哲學家
|
斯賓塞
|
剩余精力說
|
德國
|
生物學家
|
格羅斯
|
練習或生活準備說
|
荷蘭
|
生物學家
|
拜登代克
|
游戲欲望說
|
美國
|
心理學家
|
霍爾
|
復演說
|
奧地利
|
心理學家
|
弗洛伊德
|
社會情緒表現說
|
瑞士
|
心理學家
|
皮亞杰
|
認知動力說
|
前蘇聯
|
心理學家
|
維果斯基
|
社會性活動說
|
教學后記
本章內容有趣味性,學生學習興趣較濃,通過具體實例講解,使理論知識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吸收;在第三節(幼兒游戲的種類)的講授中遇到的問題較多,也是本章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所以在教學中我用了較多實例來講解,從課堂氣氛、作業來看,效果較好。